基层反映: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员工“老龄化”问题亟待重视

时间:2024-12-14 09:41:58
基层反映: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员工“老龄化”问题亟待重视[此文共1365字]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员工“老龄化”问题亟待重视》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自浙江省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制后,各地(市)本级和县市基本都保留1家国有粮食收储(购销)有限公司承担储备粮的保管、轮换等职能,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与储存安全负责。但基层调研发现,国家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全省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在职人员队伍总体上呈现老龄化,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断层、专业人才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基层库点尤为严重,特别是随着各地现代化中心粮库建设的步伐加快,粮食专业保管人员匮乏的矛盾更加突出,极大地制约了科学储粮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亟需引起重视。

一、职工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近几年,随着老职工退休,企业招录了部分粮食保管、财务、检化验等专业的大学生,基层粮库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开始得到优化。但据调查统计,目前嘉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仍为46岁左右。以桐乡市为例:至2014年8月,桐乡市国有粮食收储公司在职人员共有44人,男女职工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51~60岁20人,占45%,41~50岁14人,占32%,31~40岁2人,占5%,21~30岁8人,占18%。从该公司目前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已严重呈现老龄化态势。

国有粮食企业队伍 “老龄化”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是造成岗位人员不足,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出现断档,无后备人员接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隐忧。二是老员工精力、智力和体力都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正常工作状态。三是老员工学历层次低,桐乡市国有粮食收储公司大专以上学历16人,部分大专学历都是工作以后通过在职培训完成的,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只能对付一般工作,对新技术则无法适应,与现代科学保粮要求尚有差距。四是老员工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缺乏活力及创新意识,改革和发展意识滞后。五是干部职工队伍断层现象严重,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也后继不足。

二、员工老龄化的原因

(一)中老年员工基数比较大。由于目前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人员主要吸纳了原有粮食系统内改制企业的职工,普遍存在粮食队伍老化严重,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以桐乡市为例,2004年国有收储企业改制,重组进入公司的员工基数比较大,使整个公司员工队伍年龄偏大。全公司改制重组员工就有34人,占目前全公司在职员工总数的77.27%。

(二)新招员工少,新职工离职多。2004年公司改制后至今10年仅招收新员工10人,占全公司在职员工总数的22.73%,但由于待遇问题先后有4人离职

(三)职工收入待遇低。按照现有粮食管理体制,粮食收储企业属于政府政策性公益企业,享受财政全额补贴,不得参与市场经营。加上企业考虑经营成本,精减人员开支,近年来虽然陆续招收新员工,特别是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但由于国有企业待遇相对偏低,一般的大学生也不愿到粮食企业工作。

三、对策建议

(一)引进年轻人才,优化年龄结构。员工年龄结构老化已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要合理安排招工用人计划。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年从专业院校引进招收一些高水平、高技能的粮食专业人才,为国有粮食收储公司输入新鲜血液,补充年轻人才,逐步优化年龄结构,改善目前职工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

(二)强化从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自我培养与委托培训相结合、单位安排与个人自修相结合的多层次、开放型的粮食行业人才综合培养体系。针对粮食岗位需求,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加强对老员工的培训,使其适应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在能力上抓好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在政治上做好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教育,在技能上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现代储粮技术。同时做好“传、帮、带”工作。

《基层反映: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员工“老龄化”问题亟待重视[此文共136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